农作物秸秆在一般人眼里都认为它是垃圾,但在有经商头脑人眼时,那可是个生财之宝。秸秆不能烧也不会自动消失,变堵为疏,成都为它找了五条路:肥料化、饲料化、燃料化、基料化、原料化,将秸秆吃干榨尽,变废为宝。 5月15日,成都市农委率队去看秸秆综合利用,一路所见,一根秸秆居然可以创造三次财富,令记者们讶异不已。 **笔:“抢收”秸秆月入上万 5月15日上午,大邑县蔡场镇成都富瑞达公司,49岁的周伙明驾着一辆机动三轮,满载一车刚从田间拉来的秸秆,下货、称重、记账十分熟悉,“这车卖了200多元”,他说。 大邑县蔡场镇成都富瑞达公司,49岁的周伙明驾着一辆机动三轮,满载一车刚从田间拉来的秸秆 每年大春、小春季节,都是周伙明较忙的时间,“农作物收成了,田间地头秸秆就可以免费带走了,公司收购一吨500元至700元。”这些秸秆都是农民作为负担丢在路边的,却是周伙明们的揺钱树。 2012年,在秸秆综合利用的大背景下,这家菇类生产公司正式成立。“我们通过收购农作物秸秆为基料,来发酵生产**蘑菇。”该公司总经理刘洪介绍,公司每年能消耗2.5万吨秸秆。 也是从那时起,秸秆综合利用公司周边很快兴起一批职业的收秆人,周伙明便是其中一员。“每年收割时节,就驾车去田间收秸秆。” 他算了笔账,除去成本,一车能赚100多元,一般在收割季做一个月左右,纯收入可达一万元左右,“蔡场镇都已经有100多人在做这个了”。 *二笔:培育蘑菇做到前海上市 走进富瑞达的菇房,6架四层床似的蘑菇生产台并立。 每一层都是20厘米厚的培养基层,这些培养基就是小麦或油菜秸秆粉碎并经过两次发酵后的产物,菌种在其间生长为菌丝,菌丝再长成双孢菇,从而通过商贩进入市场和餐厅。这样的菇房有48个,每两个月出一茬蘑菇,一年可出6茬,每斤售价平均5元左右,“每年产量5000万吨,产值约50000元”,刘洪说。 并且,每茬菇出产后,换掉的菌渣和基料可以卖给**肥厂,卖价约700元。如此一来,秸秆可以再奉献一两百元收益。 去年,作为省内较大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,富瑞达获得了在深圳前海做区域板块孵化上市的资格,“今年计划再扩展12间菇房,达到60间就能达到较佳比例的投入、产出了”,刘洪如此计划,到时富瑞达在国内排名就能更靠前些了。 *三笔:**冬草莓可上市半年 出了蘑菇基地,约100米就是一个草莓种植基地。其特别之处,在于肥料用的是菇房换出的菌渣和基料,对于草莓,这是较好的**肥。 走进草莓大棚,一股香甜气弥漫而来。碧绿伏地的草莓叶下,隐约可见大大小小的红草莓。 成都市农委农业综合执法总队队长蒋德阳摘了一个示意:“这个是没有施过农药、化肥的**草莓,可以直接入口”,说话间示范地吃一个,脆甜中透着巧克力的香甜,正是巧克力草莓。 自去年12月中旬上市,冬草莓已销售近半年。由于这个基地草莓味道好又安全,慕名而来的游客采摘即已售完。5月中旬已是最后一轮草莓上市,基地13个大棚全部采摘收入20多万元。 “这就是典型的循环经济,变废为宝,而且实现了多次产品转换,创造了两轮价值,这些秸秆实在是太值钱了,往年烧了太可惜!”蒋德阳对记者总结。 本文来源:中国农机产业网